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

蒙古民族藝術/ Treasure of Mongolia

喉音(Khoomei) 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民間藝術,表演時以蒙古民族樂器等伴奏。可分為哈日嘎(xargia)、卡基拉(kargyraa)、蒙古阿爾泰(Mongolia Altai)等三種。與宗教息息相關,也常廣泛運用到宗教祭典中。喉音是源出於山水自然間的聲音,完全靠喉嚨來發出各種音律。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「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」之一。

長調(Urtyn duu) 古代匈奴時期就已出現的一種蒙古歌謠。演唱者歌聲極遼闊洪亮,音域寬廣能從最低音到最高音,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「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」之一。

馬頭琴(Morin khuur) 蒙古特有的民族樂器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5 列爲「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」之一。古時候,西蒙有個名叫納木吉樂的獵人,歌聲如像天神般優美,鄉親稱他為「布穀鳥-納木吉樂」。納木吉樂日日騎著如飛鳥般 奔馳的快馬去到遠方探望他的戀人,但是心懷妒忌的惡人諾彥卻殺害了納木吉樂的馬並強娶了他的姑娘。傷心之餘的納木吉樂思念著他的戀人及愛馬,以駿馬的尾 巴、馬鬃作弦,取樹木雕刻了馬頭的形狀作琴身,就這樣傳下了馬頭琴。

西蒙傳統舞「畢也爾戈」Bielgee 蒙古西部的傳統舞蹈。流傳於阿爾泰地區,特色是以雙肩、手腕、手指、胸膛和腳步動作舞出西蒙人民傳統的生活風貌。快速多變的舞蹈動作,外在可表現賽馬、摔角、射箭等活動情形、内在則可演繹心理情感。

2008年蒙古科布多歌劇院台灣巡演場次



活動名稱:蒙古科布多歌劇院台灣巡演

活動日期:2008-04-2805-06

演出者:蒙古科布多歌劇院

主辦單位:蒙藏委員會

票價:免費

進場時間:19:00

演出時間:19:30

活動簡介:

蒙藏委員會為促進我國與蒙古之交流,豐富台灣多元文化內涵,增進民眾對蒙古傳統文化的認識,特地邀請遠從蒙古西部科布多省著名之藝術表演團體來台演出,並於今年45月間辦理「蒙古科布多歌劇院台灣巡演」活動,於台灣北、中、南部6縣市專業演藝場所演出。科布多歌劇院院長Choijinjav Vasha先生首度親自率領該省知名藝術表演者來台,結合喉音、長調及馬頭琴等各式傳統樂器並搭配舞蹈,讓台灣民眾得以全方位感受西蒙古阿爾泰山下游牧民族音樂之魅力,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文化饗宴。

巡迴表演場次:

第一場 04 / 28 () 台北新舞臺

第二場 04 / 30 ()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

第三場 05 / 01 ()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音樂廳

第四場 05 / 02 () 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岡山演藝廳

第五場 05 / 04 ()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中正堂

第六場 05 / 05 () 彰化縣文化局彰化演藝廳

第七場 05 / 06()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藝廳